從業務員返鄉後,因食安問題決定留在家鄉種稻。
建凱的阿公、外公都是農夫,從小在稻田間長大,除了插秧、收割靠機械外,其餘樣樣自己來,從小吃到大的米飯,都來自阿公與外公自己種、自己動手日曬的米喔。
當他決定返回福興鄉種稻後,使用無毒栽培,不用除草劑、化肥與農藥,只用有機肥,並堅持稻穀要百分百手工日曬,就是要種出他從小吃到大的
建凱務農後才知道原來日曬這樣辛苦,剛開始他只是先試著推出 1,000 臺斤的日曬米,沒想到大受歡迎,數量倍數增加,目前栽植面積持續擴大中,年銷售量達138噸。
建凱說日曬米有股特有的香味,就好像吃進陽光的能量,米粒特別的Q黏,甚至有民眾專程為了阿嬤來買日曬米,因為阿嬤說「這是她小時候吃過的米,太陽曬過的米」,能讓這位阿嬤吃到兒時的記憶,堅持手工日曬的辛苦都值得。
建凱創立了自有品牌「愷式好米」,意喻為卡實好米(臺語),真的是好米,並透過網路數位行銷,希望能強化推廣日曬米品牌。目前建凱凝聚了彰化在地青農夥伴的力量,開創農村旅遊行程,期望一起喚回農村人潮,提升農村經濟,讓農村風情再現。
資料來源: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粉絲專頁
建凱的父親因工作常需交際應酬,在經歷頻繁的應酬後,有一天身體不支,中風而倒下。父親病倒,是讓建凱想回歸自然種植的契機。原本阿公在彰化就有在種植蔬菜,兒時也曾幫阿公一起種菜,因此建凱對於農務並不陌生,建凱因父親生病而辭掉台北的工作,回到故鄉彰化務農,除了吸取阿公過去的經驗,也開始學習、嘗試以自然農法的方式種植,希望透過順應大自然、無毒的種植方式,還給大地一片純淨,讓大家食在安心。
建凱更強調種植應配合節氣,回歸老祖宗流傳下來,以大自然日曬的方式將稻穀烘乾,並且選擇種植適合台灣本土生長的稻米品種,呼應在地性。除了用心種植稻米外,建凱亦樂於推動食農教育,將無毒安心的農業以及相關產品推廣給民眾,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。